子洲县吉利坪村:生态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太阳坪乡吉利寨村

夏末秋初,走进吉利坪村,开头来说映入眼帘的就是数个清澈的鱼池,微风拂过,水面涟漪荡漾,芦苇摇曳生姿,鸟儿掠过水面,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田园画卷。近年来,该村以生态产业为抓手,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,让村民腰包渐鼓,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依托龙水源生态农场,吉利坪村的水产养殖特色鲜明。为提升养殖质量,村里从水质监测、饲料配比到病害防治均采用科学方案;村党支部书记李宁带领养殖骨干每年考察进修,将先进经验本土化。如今,鱼塘已实现“鱼+虾+蟹”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,多元化的水产品质量优良,备受市场认可。每年仅鱼塘一项,就能为村民带来数十万元的分红,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。

“我们村的龙水源水产养殖池塘,水域面积达286亩。” 李宁指着连片的养殖池塘,详细介绍着。

为了确保养殖基础条件过硬,最开始村里专门邀请了宁夏和陕西的水产专家,对当地的水质和土质进行了专业测量。经过多年的进步,如今村里的水产养殖已步入正轨。“到现在,我们已经养殖了五六个年头了。”李宁笑着说,养殖品种也日趋丰富,除了常见的鱼类,还成功养殖了南美白对虾。谈及产品销路,李宁的语气中充满自信:“我们现在打捞的鱼,主要销往榆林的农家乐和水产市场。冬天的螃蟹又大又肥,销路根本不用愁。”

鱼塘养殖呈现出旺盛活力。清晨时分,雾气笼罩水面,成群的鱼儿在水中穿梭,时而摆尾追逐,时而聚成一团,搅动得水下光影斑驳。渔网入水的瞬间,惊起一片水花——银白的鲫鱼、青黑的草鱼在网中翻腾跳跃,鳞片反射着晨光,溅起的水珠如碎玉般散落。不一会儿,沉甸甸的渔网被缓缓拉起,网眼间挂满了鲜活的草鱼,鲜活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丰收的场景,是吉利坪村生态养殖产业的日常缩影。

优质杂粮种植是村里的传统优势产业。晋谷21号谷子、冀麦32号小麦等品种因质量优良、绿色生态,在市场上颇受欢迎。村里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、包装,不仅供应本地农贸市场,还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2024年,参与杂粮种植的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,村民反响热烈。

为提升产业附加值,合作社配套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厂,对收获的杂粮进行清理、脱壳、包装,制成真空包装的精品杂粮礼盒,有效延长了产业链。

吉利坪村始终立足生态环保理念,坚持“不搞大开发、守护好生态”,在进步产业的同时,严格保护周边山水资源。

如今的吉利坪村,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,还保留了绿水青山的好风景,真正实现了“生态美”与“百姓富”的有机统一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来源:子洲融媒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