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种海底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海底地形名称 海底地形分为哪几类

海底五种基本地形名称

海洋盆地:海洋盆地是海底低平的区域,周围被相对较高的海底山脉所环绕。

大陆基,亦称大陆隆或陆基,是指位于大陆坡坡麓附近的一系列碎屑堆积体的总称。它部分叠置在大陆坡上,部分覆盖在大洋底上,通常在水深2000至5000米的海域分布。 大洋中脊,又称中央海岭,是全球四大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海底山脉。

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,是指贯穿全球四大洋、成因相同,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。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、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。在太平洋,其位置偏东,称东太平洋海隆(海岭)。大西洋中脊呈“S”形,与两岸近于平行,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。印度洋中脊分3支,呈“入”字形。

海底地形,根据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,分别是大陆架、大陆坡、海沟、洋盆和海岭。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过度地带,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,可以说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,一般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200米,我国的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和南海都是大陆架海区。

海底地形名称

1、海洋盆地:海洋盆地是海底低平的区域,周围被相对较高的海底山脉所环绕。

2、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,是指贯穿全球四大洋、成因相同,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。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、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。在太平洋,其位置偏东,称东太平洋海隆(海岭)。大西洋中脊呈“S”形,与两岸近于平行,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。印度洋中脊分3支,呈“入”字形。

3、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山脉、高原、平原、盆地和丘陵。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地区,一般海拔在200米下面内容。这些地区的地貌特征是宽广平坦,起伏很小。例如,华北平原就一个广阔而平坦的区域。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,面积广阔,地形开阔。

4、大陆架;大洋盆地(海盆)(2)筑港;坡缓水清,生物(3)地势平坦,滩面宽阔;位于背风坡,晴天多,蒸发量大(4)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、监视;加强人海污染源的控制;强化海洋综合管理,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;加强宣传教育,进步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觉悟。

高中地理海底地形难题

无图啊!但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、大陆坡、海沟、海盆、海岭等组成。大陆架是滨临海岸、向海缓斜的浅海地带。大陆架水深不超过200米;这里坡度发生明显转折,下延为陡斜的大陆坡(水深200m下面内容)。水深约在4000~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,称海盆。海底山脉和大洋中脊是海底隆起的部分,叫海岭。

在地理位置上,黑海的大陆架宽度通常在5至15公里之间,但西北部较为宽阔,可达200公里以上。黑海中岛屿与海湾数量相对较少,海底地形呈现从四周向中部逐渐倾斜的特征。中部深海盘的水深超过2000米,占据了总面积的约三分其中一个。

黑海大陆架一般5~15千米,只西北部较宽达200千米以上。少岛屿、海湾。海底地形从四周向中部倾斜。中部是深海盘,水深2000米以上,约占总面积的1/3。黑海西最长1150千米,南北最宽611千米,中部最窄263千米,面积42万平方千米,海岸线长约3400千米。平均水深1315米,最大水深2210 米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