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学“大讲堂”? 农技“传帮带”
为强化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,弘扬农业领域“传帮带”优良传统,市农牧业进步中心领导立足实际,依托农用种业进步科检验室为操作平台,开展“农学‘大讲堂’ 农技‘传帮带’”活动,为年轻农技人员带来一堂学说与操作深度融合的微课堂。旨在提升年轻农技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法律觉悟,为通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进步注入新动能。
6月19日,活动开展了农学大讲堂第二课,特聘请中心推广研究员刘兰芳为指导教师,粮油作物技术科、经济作物技术科、农业节水技术科、土壤肥料技术科、农用种业进步科等科室的15名年轻农技推广人员参与进修。
本次授课通过四阶段立体呈现。第一阶段为专家领航:专家结合自身经验,强调新时代农技人员需具备“技术硬、法律明、情怀深”的综合能力。第二阶段为课堂聚焦:通过技术+法律双轮驱动,以大田作物建立微课堂,突出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重要性。第三阶段为传承创新:互动教学激发活力,采用“案例研讨+实操演练”模式,结合导师讲的‘三看’诊断法(看叶、看茎、看根),简单实用,解决了年轻农技人员田间指导的难点。第四阶段为长效赋能:中心领导从业务实际出发,提出常态化开展此类活动,周周都做田间大讲堂,让年轻农技推广人员能够下沉到农业一线开展服务,构建农技传承新机制。
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技术传承与人才接力。农学大讲堂的开展不仅传递了聪明与技能,更诠释了老一辈农技人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坚守。市农牧业进步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打造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青年农技队伍,为筑牢民族粮食安全防线贡献通辽力量。(农用种业进步科 王佳木)
附:课堂进修笔记
来源:通辽市农牧业进步中心